金口河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着力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发布时间: 2025-09-18 10:18      来源: 市林业园林局
打印 分享到: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金口河区位于川西南小凉山脉腹地,森林覆盖率66.48%,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乌天麻之乡、四川道地中药材重点县。近年来,金口河以建设“天府森林四库”为总抓手,推动林药、林禽、林旅等多业态协同发展,蹚出了一条山川“披绿”、林海“生金”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

一、立体开发,“点绿成金”兴业态。一是立体套种,推动一地双收。创新“以林养药、以粮养药”模式,推出“黄柏+乌天麻”等6个套种组合,套种林地亩均产值提高12%、增产5.8亿元,黄柏乌天麻产业项目入选“天府森林粮库”省级项目。二是种养结合,实现循环共生。发展林畜、林禽等循环种养模式,虫害发生率比传统种植模式降低约30%—50%,年均节肥约130元/公顷。三是森林康旅,加快风光变现。结合山水画廊大峡谷建设,整合八月林生态保护区周边优质林业资源,开发森林氧吧、林下研学等业态,打造十里峡谷·新河驿等林农旅新场景,年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

二、集群成势,“以园聚金”强引擎。一是挖掘潜力建园区。通过“除草现土、刨石留土、背山增土、施肥润土”提升荒山坡地2万亩,换种低效林1.2万亩,高标准建成川牛膝、黄柏等现代高海拔园区5个,获评“四川省中药材种植特色科技示范基地”。二是科技赋能提质效。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建博士工作站,建立“院校科研攻关、企业主体投入、农户推广使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全省率先突破天麻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乌天麻等林药优质品率突破85%。三是带状布局扩规模。布局大瓦山高山林药示范产业带和大峡谷高山林果蔬特色产业带,建成西南片区最大的“黄柏+”连片种植区,林经、林下作物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2024年涉林产业年综合产值占一产比重达52%。

三、提升能级,“链上生金”促增值。一是精深加工延链条。在东西部协作产业园配套建设智能化生产线等8大功能分区,引进中国果酒头部企业威兰特等12家企业入驻,金口河获评“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二是品牌塑造强链条。将林下产品融入“金口金品”区域公共品牌一体打造,川牛膝、乌天麻、老鹰茶等林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三是双线营销畅链条。依托供销社“832”网购、京东特产馆,与九州通、修正等30余家市场主体建立“订单合作”;借助浙江省上虞区、省交通运输厅畅通“林货出川”“西品东送”渠道。近三年,双线销售林下产品超5亿元。

四、创新机制,“改革炼金”固根基。一是引资入林,壮大林业主体。引育省市级龙头企业12家,培育家庭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5家,林药领域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成功纳入全省首批天麻食药同源生产试点。二是五金联农,提升林产效益。推广“村企联营、股份合作”经营模式,2000余户农户入园务工挣薪金、流转林地得租金、入股分红收股金、产品变现赚现金、集体分红拿奖金,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三是数字林改,完善林经机制。构建“数据融合—调研核验—纠纷化解”数字化定界确权林改模式,绘制“林改数据一张云图”,实现100%权属清晰可查。依托农交所平台,探索健全林权、林业碳汇等市场化交易机制,近三年完成林权交易额5000余万元。

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下一条
主管单位:东方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东方体育数据局
心连心服务热线:0833-12345 ?技术电话:0833-2096881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乐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