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9-01 18:00 来源: 乐山日报 |
保护视力色:
![]() ![]() ![]() ![]() ![]() ![]() ![]() ![]() |
![]() |
![]() |
“八·一九”大轰炸死难同胞纪念碑
日军轰炸乐山城历史照片
被轰炸后的废墟历史照片
???2025年8月19日上午10时,乐山城区再度鸣响防空警报。这声声穿越时空的凄厉长鸣,唤醒1939年的“血色记忆”,又一次重重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那年盛夏,乐山遭遇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36架日军轰炸机肆虐乐山城区,短短10分钟不到,繁华的街道化为焦土,1218名同胞伤亡,一万余户家庭支离破碎……86年过去,这段伤痛从未被遗忘。
8月19日,乐山“八·一九”大轰炸遇难同胞悼念仪式举行
血色记忆 1939年8月19日
1939年8月19日上午,日本空军木更津大队36架飞机组成机群飞向内地。12时20分,乐山城防指挥部接到情报:“敌机飞至南川、綦江,有向川南飞行的趋势。”12时30分,再次接到情报“敌机到达富顺”,迅即发出紧急警报。
4分钟后,一架日本侦察机飞临城区上空,盘旋一周后离去。紧接着,日本36架轰炸机以3架为1组,3组1队,飞临乐山城区上空。一队从较场坝往西,一队沿岷江街道往北,依次轰炸,俯冲扫射,投掷炸弹及燃烧弹二百余枚。12时40分,轰炸机群离去。
短短不到10分钟的轰炸,乐山城土桥街、东大街、玉堂街、箱箱街、顺城街、学道街、鼓楼街、中河街、盐市街、庙儿拐街等12条繁华街区陷入火海,弹片横飞、哀号遍地,大火持续到次日凌晨。
据当时统计,乐山“八·一九”空袭后,城区共有2050户人家被炸,3500余幢房屋被毁,占当时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一,49户遭受“灭门之灾”,人员伤亡1218人,其中,伤380人,亡838人(根据民国档案《四川全省空袭损害统计》资料)。
大轰炸也让乐山城元气大伤、百业萧条。据当年乐山县商会呈省政府的信件称:“商场损失约计一千万元以上”。上万人无家可归,很多工厂荡然无存,更多陷于停闭,如嘉乐纸厂、嘉裕碱厂、嘉裕电器公司等被迫停产。
不屈脊梁 废墟中的重生
这次大轰炸,虽然给乐山造成了巨大损失,给人民留下极大的战争创伤,但英勇的乐山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从大轰炸惨状中认识到:只有全力投入抗战,才能挽救民族危亡。随后,乐山各党派和全体人民奋不顾身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
据东方体育抗日战争文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魏奕雄研究,在抗战中,乐山民众之中的青壮年者,有近10万人参军奔赴前线。其中,有数千人参加中国抗日远征军,收集的抗战阵亡将士名单达1002名。
抗战除前线拼杀外,还需打“物资战”,乐山人民贡献了大量的粮食,捐献了巨额的金钱。贡献特别大的是盐、纸、水泥等。仅川盐就贡献了占抗战最艰难时期前线的一半以上,嘉乐纸厂、嘉华水泥厂等民营企业,也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用纸和用于构筑军事工程、机场的水泥。尤其是修建了彭山机场、夹江机场等,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抗战战略交通、工业贡献方面,最为著名的是乐山人民用血肉筑成乐西公路(乐山段)。这条从乐山至西昌的公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通道,为修筑这条公路,乐山人民在完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用肩膀、双手、血汗和生命,靠着简单的工具,在群山峭壁间筑路,仅在打通岩窝沟七公里路段就死了1400余人,这段悲壮的历史值得被大家永远牢记。
当时乐山还接纳和新建了一批工业、矿山,天津塘沽永利碱厂、上海美亚织绸厂、南京全华酿造等纷纷迁至乐山。本地也新建了岷江电厂、嘉阳煤矿、嘉华水泥厂、川康毛纺厂等,这些与乐山原有的企业一同壮大了乐山抗战经济实力,也为乐山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乐山为迁至乐山的各机关、文化单位提供了栖身之处,当时财政部盐务总局迁驻五通桥三年;故宫博物院九千多箱国宝文物藏于乐山安谷,七千多箱藏于峨眉达八年,期间无一遗失,无一损坏;武汉大学迁往乐山八年,江苏蚕丝专科学校迁往乐山七年多,四川大学南迁峨眉近四年等等,都得到乐山人民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也让这一时期,乐山抗战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在抗战中,乐山还涌现出率军出川抗战的王陵基将军、负责全国抗日战争宣传文化工作的郭沫若、浙东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共产党人何克希、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共产党人杨纯等一批杰出代表。
据乐山特约史志研究员、原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杨追奔介绍,在抗日战争中,乐山人民从“八·一九”大轰炸的废墟中走出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抗战历史中写下了无比英勇的篇章。
时代回响 铭记历史
国耻难忘,大轰炸这段惨痛的记忆,从来没有从乐山人民的心头抹去。为了铭记这段历史,2002年9月9日,东方体育“八·一九”大轰炸死难同胞纪念碑在乐山城区高北门落成;每年8月19日,全城警报长鸣,并以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来纪念逝去的遇难者们,也让人们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忘国耻。
如今,纪念碑落成已有23个年头,时任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委员的杨追奔,是修建纪念碑计划和实施主要参与者之一,也是纪念碑工程修建的具体负责人。回忆起当年建碑的全过程,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经过23年来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东方体育“八·一九”大轰炸死难同胞纪念碑已经成为乐山抗战史的城市名片,还被评选为“2006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被命名为东方体育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纪念碑前的鲜花与警报长鸣,构成历史与现实最深刻的对话,也必将成为乐山重要的历史遗存。我们铭记“八·一九”,不仅为追忆苦难,铭记历史,更为在和平年代时刻警醒。
从1939年的焦土废墟到今日的繁华新城,乐山用血泪与抗争书写了一部“废墟上重生”的史诗——那些被燃烧弹焚毁的街道,早已矗立起现代化楼宇;当年为保护文物辗转迁徙的安谷乡民,如今守护着更深厚的文化自信;而乐西路悬崖上镌刻的1400多个名字,早已化作筑路者后代们建设家乡的磅礴力量。
政策解读:
乐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