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8-28 10:30 来源: 四川党史 |
保护视力色:
![]() ![]() ![]() ![]() ![]() ![]() ![]() ![]() |
![]() |
![]() |
朱德,四川仪陇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朱德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从此以后才得以与四川亲友书信往来。
1937年9月,在奔赴抗日前线的途中,朱德给远在四川南溪的陈玉珍寄出了分别10年后的第一封书信。
玉珍:
别久念甚。我以革命工作累及家属,本属常事,但不知你们究受到何等程度,望你接信后将十年情况告诉我是荷。理书、尚书、宝书等在何处?我两母亲是否在人间?你的母亲及家属如何?统望告。近来国已亡三分之一,全国抗战已打了月余,我们的队伍已到前线,我已动身在途中。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并有把握打胜日本。如理书等可到前线来看我,也可以送他们读书。我从没有过一文钱,来时需带一些钱来我用。自别了你后,我的行动谅你是知道的,不再说,此问近好。
刘钟 九月五号
这封信中提到的“两母亲”是朱德的养母刘氏和生母钟氏,理书是朱德二哥的儿子,尚书是朱德在家的养子,宝书是朱德的儿子朱琦。信件最后的署名“刘钟”,是朱德以养母刘氏和生母钟氏之姓所取的化名。
陈玉珍接到这封家书后,立即给朱德写了回信。朱德1937年9月27日接到回信时正在华北五台山前线。当天,他又给陈玉珍写了第二封家书:
玉珍:
九月十二日的信于九月廿七号在前线作战区收到。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日。家中支持当赖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我的母亲仍在南溪或回川北老家去了,川北的母亲现在还在否,川北家中情况如何?望调查告知。庄弟及理书、尚书、宝书、许杨明等现在还生存否?做什么事,在何处?统望调查告知。以好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以后不宜花无用之钱来看我,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均不宜来。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家庭累事均由你处置,我从不过问。手此致复,并问亲友均好。
朱德 九月廿七
在这封家书里,朱德明确提出希望唯一的亲生儿子、外甥一起上战场,“绝不要误此光阴”。当时,朱琦已被国民党征召,成为一名壮丁。后来,经过周恩来的努力和组织的帮助,朱琦被送往延安,得以与朱德见面。父子相聚后,朱琦留在父亲身边学习文化知识,可由于朱老总的工作十分忙碌,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儿子,所以他便决定将朱琦送到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朱老总决定将朱琦送到前线,这时候身边的人都来劝朱老总,希望能将他留在自己身边,然而朱老总却说,前线在打仗,自己作为总指挥,不能搞特殊化,所以他的儿子必须上前线。
1937年9月27日朱德写给陈玉珍的信
1937年11月6日,朱德在山西省昔阳县给陈玉珍写了第三封家书:
玉珍:
由南溪来信数封均收到,悉一切情形,又家中朱理书来信亦悉。许杨明近到我处,见面亦谈及家中情况,十年来的家中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兵灾,实不成样子,我早已看到封建社会之破产,这是当然的结果。尚书死去,云生转姓,后事已完,我再不念及,惟两老母亲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分,接济两母两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终余年,望你千万办到。至于你的生活,切不要依赖我,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共苦,决非虚语。现实虽编为革命军,仍是无薪水,一切工作照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我虽老已五十二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万望你们勿以护国军时代看我,亦不应以大革命时代看我。望你独立自主,决不宜来前方,亦不应依赖我,专此布复,并望独立。
朱德 11月6日山西昔阳县
在这封信中,朱德希望陈玉珍变卖书籍家产接济两母,但朱德十多年前置办的家当基本已经没了,当他从外甥那得知家里人因他参加革命而遭受迫害、经济非常困难时,他不得已致信同窗好友戴与龄,借200元寄到家中,赡养老母。
朱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戎马一生,透过这几封家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信的言真意切,无不聚集了他的壮志和理想,寄托了他的嘱咐和深情,表达了他的坚定与信念。“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共苦,决非虚语。现实虽编为革命军,仍是无薪水,一切工作照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读着这些真挚诚恳、朴实无华的句子,怀想朱德总司令光辉的一生,让人感动不已。
(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抗战中的四川故事》)
政策解读:
乐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