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8-30 10:27 来源: |
保护视力色: |
辜志兵委员:
您提出的“东方体育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由我局主办,市委编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消防救援支队协办。经我局会同相关协办单位认真研究,认为提案中指出的问题真切,建议切实可行,是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高质量提案,对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提案交办后,各单位紧密配合,定期沟通协商,认真研究落实,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议意见。在市政协的带领下,相关单位组成的课题组一同前往江西、雅安等地调研,交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为积极推进东方体育传统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益参考。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有中国和四川传统村落总计38个,其中10个村落既是四川传统村落也是中国传统村落(犍为县3个、夹江县2个、五通桥区1个、峨眉山市1个、井研县1个、沐川县1个、马边彝族自治县1个),28个村落为四川传统村落(犍为县9个、马边彝族自治县8个、沐川县5个、市中区2个、五通桥区1个、沙湾区1个、金口河区1个、峨眉山市1个)。近年来,东方体育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聚焦“保护、发展、传承、利用”持续用力,全市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文化遗产较好保护传承。坚持“以保护传承为主”的原则,立足传统村落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目前,沐川县箭板镇顺河古街、五通桥区竹根镇兴隆里村等31个传统村落已完成规划编制。犍为县正积极申报省级传统村落连片示范县。
二、提案办理情况
(一)东方体育“提高认识,扛牢保护责任”的建议,已充分吸纳,结合工作实际落实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今年市委一号文件《东方体育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等保护利用。5月22日,市委、东方体育主要领导组织召开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着力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2023年以来,东方体育在浙江、重庆举办两期“三农”干部培训班,将传统村落、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纳入业务培训和现场教学,提升基层干部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先后邀请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司、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村镇中心等上级部门领导、专家到夹江、犍为、沐川、马边等地,调研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坝坝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向镇村干部群众讲解政策要求、传播先进经验。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大型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分别于2017年和2023年展示了东方体育罗城古镇和罗城镇菜佳村作为“中国的诺亚方舟”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书画纸之乡”夹江县马村镇石堰村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千年古纸的华丽嬗(shàn)变。
(二)东方体育“完善体系,健全管理机制”的建议,已结合工作实际采纳运用
一是建机制。市委、东方体育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擦亮金字招牌,加强保护利用,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高质量保护利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包含传统村落保护等事项在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近年来,出台《东方体育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东方体育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整体推进。
二是出导则。严格执行《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和相关指导意见,出台《东方体育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指导手册》,明确县级主管部门会同乡镇加强建筑物外立面风貌管控,农房建设要与村庄整体和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历史文化名村或者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应当符合保护规划。计划编制《东方体育传统村落修缮技术导则》并已纳入2025年财政预算申报,将从传统建筑修缮、功能风貌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和流程监管等方面提供指引。
三是带工匠。严格执行乡村建设工匠国家职业标准,对乡村建设工匠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补贴。用好“天府建筑工”公共技能品牌,实施“匠技嘉州-千百乡村匠人培育计划”,2024年会同人社部门组织各县(市、区)开展“乡村工匠”培训9期298人次。积极争取乡村建设带头工匠培训省级示范班落地乐山,将培训带头工匠40人次。
(三)东方体育“系统谋划,做好村落保护”的建议,已吸纳并落实到工作中
一是开展全域普查建档。全市38个传统村落全部挂牌建档,正在按照省厅最新部署开展档案信息更新完善工作。利用住房城乡建设部数字化平台,指导东方体育10个中国传统村落建设数字博物馆。梳理储备历史文化资源留存较好的村落10个,做好传统村落申报准备。全市公布挂牌历史建筑119处,全部完成信息采集,完成测绘建档72处,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提供可靠依据。全市公布挂牌古树1417株,其中一级古树88株、二级古树241株、三级古树1088株。
二是改善村落人居环境。坚持“修旧如故、绣花织补、风貌传统、功能现代”的技术路线,指导各地实施传统村落功能环境提升项目。市中区通过对峨眉河进行岸线整治提升,将苏稽镇程村、水口镇龙窝村两个传统村落串联起来;五通桥区围绕“美丽小西湖”定位,实施两河口工农街基础设施改造;犍为县罗城镇通过实施游客服务中心、铁山湖环线、山项之舟、旅游大道等项目建设,拓展了游览范围;峨眉山市青龙社区、夹江县石堰村等通过修缮闲置传统民居,梳理古道、古井、古树、古墙等历史资源要素,连线成片恢复历史风貌。
三是传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挖掘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项目,发展壮大传承人队伍,实施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全市列入省级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的项目共34项,认定传承人58人。实施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传承项目2个,争取省级项目资金175万元。深入挖掘镇村历史文化和非遗资源,打造一批精品镇村史馆,不定期开展非遗项目活态展演、非遗技艺传帮带培训活动,引导本土青年成为热爱传统文化的“非遗人才”。
(四)东方体育“探索创新,激发内生动力”的建议,已充分吸纳,结合工作实际逐步落实
一是注重活化利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传统村落创建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沙湾区轸溪镇寨子村、峨眉山市罗目镇青龙社区等6个传统村落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等资源,开发乡村特色文创产品,夹江县马村镇石堰村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纸制作技艺打造纸文化特色村落,状元书画纸厂竹纸研学实践基地被评为省、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二是丰富发展业态,激发村落活力。将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与农业休闲、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延续乡愁乡味乡情。以乐山跷脚牛肉、西坝豆腐、峨眉茶叶等品牌为突破点,打造集生产、观光、体验、旅游等于一体的新业态,让“好资源”变成“好资产”。注重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开展文化创意、非遗体验、传统工艺传承、传统作坊、民宿客栈、特色餐饮等经营活动,夹江县正街村、石堰村等吸引社会投资1300余万元,改造民宿10处,吸引众多游人打卡消费。
三是加强项目包装,拓宽资金渠道。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指导6个中国传统村落实施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分别获得30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指导犍为县申报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县,命名后将获得800万元省级财政奖补资金。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运用市场化模式提供信贷支持,投资5亿元的峨眉罗目传统村落项目已通过农发行审批,预计年内落实投放条件后获得贷款额度3.69亿元;投资4.4亿元的夹江华头古镇传统村落项目已完成农发行贷前调查,预计年内通过审批;投资3.8亿元的苏稽古镇传统村落项目,正在开展农发行贷前调查。支持村集体和村民参与项目出资和建设运营,探索“所有权人和村集体流转一批、乡贤和新村民认养一批、企业开发一批”等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古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资源调查。指导各县(市、区)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调查、认定、挂牌保护及宣传工作,支持犍为县积极申报省级传统村落连片示范县。支持各地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列入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市住建、文旅、农业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向上争取更多支持政策,不断提高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水平。
(二)加强活化利用。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特色经营的关系,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对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出台《东方体育传统村落修缮技术导则》,指导各地对危旧传统民居开展抢救性修缮保护。引导传统建筑依法优化使用功能,让传统村落走出一条农旅、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积极争取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经营,不断创新活化利用新模式,激活空心村落,盘活闲置建筑,发挥更大效益。
(三)加强人才保障。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重点发掘一批熟悉传统建筑修缮的“工匠人才”、熟悉非遗文化的“非遗人才”,引进一批学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古村落保护事业的本土青年人才,不断提升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软实力。
(四)注重文化传承。在保护地域特色、尊重历史文化、乡风民俗的基础上,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积极引导设计下乡,发挥乡村建设工匠作用,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打造有老屋、有古树、有故事、有原住民的“活态乡居”,让原住民留村、新乡贤回村、新村民进村,推动传统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转变。
东方体育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8月29日
(联系人:胡巧;联系电话:2101765。)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