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党史,献礼华诞,今天的《党旗引征程——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四川印记》,我们一起去了解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四川开展“挂包帮”活动的情况。
如何把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在创先争优中激发出的热情引导到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来,我省进行了积极探索。省委从2010年起,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连续三年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地震重灾区开展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受到基层热烈欢迎和农民群众交口称赞。

2010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动员大会,对全省开展“挂包帮”活动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紧接其后,省委办、省政府办下发了《东方体育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的意见》《全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实施方案》,对全省开展“挂包帮”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同时,成立了省委、省政府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联席会议及办公室。2011年2月,我省又印发了《四川省“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考评办法(试行)》。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和部门(单位)负责人实行了挂点联系;省市县三级部门(单位)分别联系帮扶了1个以上贫困村;包村部门(单位)干部职工采取“一帮一”、“几帮一”或“支部帮”等形式,对联系村内的困难家庭、困难学生和“三孤”人员实行了结对帮扶。

为进一步深化“挂包帮”活动,2012年4月,我省召开了全省“挂包帮”活动暨对口定点扶贫、支援涉藏地区工作会议,下发了《东方体育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中深入开展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带动机关干部全员参与、蹲点入户。2012年11月,我省召开了全省“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推进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促进全省“挂包帮”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深入持久开展。
三年来,省委、省政府在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开展的“挂包帮”活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技术优势,为加快扶贫开发和落后地区发展振兴提供了重要抓手,形成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了“扶贫解困明显推进、灾后重建明显加快、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的预期目标。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广播电视台
联合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