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引征程》(75)开展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

2021-11-23 16:15:23 来源: 四川观察

重温党史,献礼华诞,今天的《党旗引征程——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四川印记》,我们一起去了解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是如何开展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的。

2008年5月12日,阿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最大烈度11度。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涉及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四川省有20个市(州)、139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

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迅速组织起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多的抗震救灾活动。四川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全省迅速形成了坚强有力、协调高效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连续三天发出紧急通知,反复强调各地千方百计、争分夺秒组织力量挖掘被埋人员、抢救受伤群众;迅速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等。

震后3天,经马尔康、理县到汶川的第一条陆上“生命通道”全线抢通;震后10天,109个乡镇通信恢复;震后一个月,重灾地区所有乡镇恢复或临时恢复供电;震后3个月,抢险救援制约瓶颈都汶路全线贯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恢复。

同时,还及时实施受灾群众生活补助政策,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发放体系;开展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严密防范和治理地震造成的大量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有效避免了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广播电视台

联合出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东方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东方体育数据局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政务新媒体矩阵
乐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