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帮共扶 助力贫困群众脱贫
——专访市民政局局长王东
——专访市民政局局长王东
乐山日报记者 雷黎丽
当前,全市上下正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民政部门处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民政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特殊困难弱势群众,市民政局如何以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为引领,在精准帮扶工作中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市民政局局长王东。
记者:市民政局提出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造血帮扶”,对贫困户减贫实行“一户一策”,具体有哪些措施?
王东:市民政局将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掌握人口结构、经济来源、致贫原因、发展能力、生产资料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摸清家底。随后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分户制定帮扶方案。例如,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经常性走访慰问,落实民政政策,争取社会慈善资源帮扶,保障和改善生活条件;对缺乏劳动技能的,可资助进行技能培训;对有未成年子女的,可突出教育帮扶,改变“贫困基因”;对有劳动能力和条件的,要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种养殖业;对家庭卫生条件差的,要宣传引导,进行改厨改厕建院坝等。
同时,帮扶工作要以认亲结对、倾情帮扶为重点,以产业发展项目为载体、致富增收为目标,扶持鼓励贫困群众发展适度规模种养业。市民政局将积极筹措帮扶资金,以贷款贴息为主,辅以以奖代补、生产资料或圈舍修建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现金和物资帮扶,并确定帮扶责任人,对产业项目进行全程跟踪,选择操作性强的发展项目,从“小”起步、多“经”并进,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对贫困群众进行技术指导,确保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记者:市民政局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造福更多贫困群众?
王东:市民政局将立足自身职能,多方筹集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的原则,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资助组道和连户路硬化,村小旧房改造,人畜饮水管道加固、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等建设。同时,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善人居环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市精神病医院和市社会福利院将结合各自职能,为贫困地区村卫生室提供基本医疗器械、常用药品等援助,同时对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组建医务志愿者队伍,建立一月一巡诊制度等,切实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
另外,市民政局还将充分调动慈善资源,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献爱心,实施定向精准捐助,对温暖过冬存在困难的贫困群众进行慰问,对贫困大学新生、高中新生进行慈善助学,组织相关协会开展多种技能培训,提高困难群众就业水平。
记者:市民政局如何创新举措,推动贫困地区民政事业发展?
王东:市民政局将重点推进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形成好风气。充分动员和发挥群众自治功能,以移风易俗、摒弃传统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并重点推动村规民约的实施。要结合县情、村情,有针对性的完善红白事不大操大办,民族地区嫁娶礼金严格执行最高上限,讲究个人和院落卫生等规定。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展“进农村”法治宣传活动,利用现有农村幸福院等阵地,开展养老、托幼等服务。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互助服务,实现助人自助。组建舞蹈队等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另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市民政局将结合“三严三实”、“走基层”、推行“亲情工作法”、“义工志愿活动”等工作安排,深入基层走访调研,重点掌握群众关注的低保、救助、救灾、优抚、殡葬、未成年人保护等民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政策不走样、群众得实惠,对群众不满意的工作、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整改。加强贫困地区村级组织建设,增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为贫困地区脱贫提供强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