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方体育以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坚定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10月,列入国家和省考核的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考核要求,达标率83.3%(省下达目标66.7%),劣Ⅴ类断面比例降为0(省下达目标33.3%),岷江出境月波断面、马边河河口断面由去年同期的Ⅲ类改善到Ⅱ类,茫溪河茫溪大桥由去年同期的劣Ⅴ类改善为Ⅴ类;全市38个市控断面水质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29个,同比增加6个,2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13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一、坚持“三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建立健全由市委东方体育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境污染防治“四大战役”等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及时调研督导、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东方体育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目标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提高目标考核权重,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二是宣传发动到位。不断巩固拓展“环保曝光台”成果,持续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干部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媒体常态监督、政府主动作为、群众广泛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统筹规划到位。因地制宜编制《东方体育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岷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7—2020年)东方体育实施方案》等,细化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内容、保障措施。
二、注重“三类保护”
一是注重水环境保护。实行全面的水质目标管理和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新增11个市级生态补偿断面。强力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中心城区“一张网、双水源、互备用”的安全供水格局形成,压茬推进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开展造纸、印染、磷化工等行业专项治理,关闭取缔各类“散乱污”企业1776户,治理改造1000余户,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重新划定,全市禁养区内关闭搬迁养殖场(户)2300余家。广泛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整改拆除或封堵入河排污口513个,累计关闭取缔砂石场40余家,拆除侵占河道违法建筑5500余平方米,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二是注重水资源保护。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编制《东方体育主要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东方体育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启动市境内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水功能区划定,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
三是注重水土功能保护。以“绿秀嘉州”行动和“三百水利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竹公溪生态湿地、河湖连通工程、水生态涵养修复、岷江大渡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等重点项目,近年来全市新增营造林150余万亩,治理水土流失近500平方公里。
三、强化“三项保障”
一是强化立法保障。抓住省人大常委会赋予地级市生态环境保护等立法权限契机,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立法工作。《东方体育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通过市人大三审并上报省人大,完成畜禽养殖、小流域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立法调研,为地方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二是强化投入保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生态治理项目建设,运用PPP模式、专项债券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用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目前,已新生成125个、总投资137亿元的水生态环保项目。积极探索乡镇污水治理新模式,以市为单位统一打包,推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
三是强化监督保障。市委东方体育主要负责同志以上率下、靠前督查督导,仅去年8月以来,就一线督察调研59次,挂牌督办了沐川县土法造纸厂关闭取缔、全市水源地环境整治等重点难点工作。市纪委监委,市委东方体育目标管理部门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全过程督查督办。采取明察暗访、全覆盖督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对督查中发现问题,采取“罚点球”的方式,确保整改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