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随着东方体育沙湾区第一轮乡镇志编纂中最后一部——《东方体育沙湾区轸溪镇志》出版发行,标志着沙湾区成为四川省首个全部完成第一轮乡镇志编纂出版的县级区。沙湾区乡镇志编纂由来已久,1995年,沙湾镇就已启动全区首部乡镇志编纂,1996年,嘉农镇启动镇志编纂,两部镇志均于2002年8月出版,余下乡镇相继开展乡镇志编纂出版,至2023年9月,沙湾区通过“六个紧抓”精准发力、全面完成乡镇志编纂出版工作。
一是紧抓“领”字,确保正确方向。乡镇志是记录乡镇历史,传承文化文明的百科全书,是乡镇十分重要的文化工程。沙湾区乡镇志编纂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发展历史作为主线贯彻到编纂全过程,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主线贯穿于编纂全过程。组建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区政府办主任任副组长的沙湾区乡镇志编纂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区乡镇志编纂出版政策,落实乡镇志编纂年度目标考核指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地方志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区乡镇志编纂日常业务指导工作,督促检查乡镇志编纂进度,考评乡镇志编纂年度工作。各乡镇同步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镇长为副组长的乡镇志编纂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乡镇志编纂出版发行工作;成立以乡镇党委副书记为主任、乡镇分管副乡镇长为副主任的乡镇志编纂委员会,具体负责乡镇志编纂工作。
二是紧抓“钱”字,保障编纂经费。编纂乡镇志是系统工程,相关工作多、任务重。沙湾区乡镇志编纂启动时间早,经费保障一直是一大难题。1995年至2007年,乡镇财政不是一级预算单位,但有收入来源,期间出版的乡镇志书均由乡镇财政税费超收分成、涉及部门、企业赞助支付,其中部门、企业赞助占60%左右。2008年至今,乡镇是一级财政预算单位,无非税收入来源,支付需有预算及科目,否则区人代会不予批准。为将乡镇志书编纂经费提前一年列入财政预算,2013年,沙湾区人大代表联名以人民代表名义提出议案,要求区人代会将乡镇志书编纂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各乡镇志书出版后凭乡镇志书票据支付经费,沙湾区人代会通过了这个提案。2013年至今,编纂出版的5部乡镇志费用全部列入区财政预算,占全区乡镇志总数的38.5%。
三是紧抓“智”字,选优配强人才。将具有“能驾驭全局、组织领导力强、语言文字基础好、政治站位高、熟悉国家体制机制、热爱公益,吃苦肯干”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区或乡镇党政机关工作经验丰富、对乡镇各行各业了如指掌(甚至是许多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要人事变动、区划调整的经历者、实践者、推进者)、熟悉乡镇情况的退休干部、本地乡贤等纳入沙湾区乡镇志编纂人才库。各乡镇志编纂委员会结合实际,在人才库内选聘编辑部主编、副主编、编辑,制定并落实编辑部征集组、撰写组、统稿组、主编、副主编的岗位责任,明确主编负责乡镇志编纂篇目拟定、统稿,副主编负责编辑部日常工作,具体指导各编辑成员开展工作。沙湾区大部分乡镇志的主编都是曾任乡镇党委副书记以上职务的干部,编辑都曾经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热爱地方文化传承,具备一定文字功底的同志担任,为编纂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人才基础。
四是紧抓“纲”字,打牢编纂基础。以纲为先,纲举目张。编纂乡镇志,首要是拟定乡镇志编纂提纲,搭建好框架结构。沙湾区在乡镇志编纂篇目拟定中,坚持三步走,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坚持走上去征求意见建议,乡镇党政领导带领志书编辑部成员到市、区地方志办,邀请志书编纂专家为乡镇志编纂指方向、定结构、提意见;坚持走进去听取意见建议,向村组干部及在乡镇党政机关和村两委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寻访问策、汇聚智力。坚持走出去学习优秀经验做法,学习参考借鉴其他区县、市州已出版的精品乡镇志编纂篇目。乡镇志编纂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编纂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梳理、综合各方面意见建议,反复分析研究,拟定编纂篇目,报乡镇党委政府和区地方志办核准后,全面启动乡镇志编纂工作。
五是紧抓“征”字,丰富组稿资源。乡镇志的编纂,关键在资料的征集,资料征集既要贪多贪全,又要求精求实。乡镇志编纂领导小组制发《乡镇志编纂篇目提纲》《乡镇志资料征集公告》等文件,广泛征集有关乡镇历史演变、建置区划、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地质气候、田地河流、灾情异事、土特物产、风土人情、方言谚语、文物遗产、政治变迁、党政活动、换届选举、交通建设、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知名人物、民族宗教、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等方面的初始资料。乡镇志编辑部认真运用“看、听、查、阅、摄、摘”方法,实地查访勘探遗迹,走村入户聆听往事,逐条逐项查阅档案,占有大量原始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数字资料。
六是紧抓“质”字,编纂出版精品。质量是乡镇志的生命线,沙湾区乡镇志编纂以“存史、育人、资政”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按照乡镇志书编纂技术要求,统筹开展“整、读、研、纂、审、校”各项工作。“整”,即整理资料,认真将收集的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图片资料进行严格科学的筛选、审查、检验、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读”,即逐字逐句反复通读、熟读收集的原始资料,弄懂理解所选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研”,即在通读熟读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眼光,科学分类综合比较分析,找出历史发展特征特点,悟出历史发展规律。“纂”,即将搜集的各类文字资料、数字资料、图片资料,按志书编纂规范和要求,秉笔直书,科学记述。“审”,即按照乡镇志书编纂规范要求,严格遵守“初审、复审、终审”三审制,通读通审原稿,反复分析研究,作出科学精准鉴定评价,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保密关。“校”,即严格遵守“三校一通读”制度,把好乡镇志书出版最后一个环节。在乡镇志编纂过程中,区政府分管领导、区地志办负责人带队提前介入,到各乡镇督促指导志书工作,组织召开乡镇志编纂专题会议,听取乡镇志编纂意见建议,提出解决办法,解决存在问题,推进乡镇志编纂进度,提升乡镇志编纂质量,确保各乡镇志如期、优质出版发行。
(东方体育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沙湾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