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乐山高新区环境卫生主管部门:
按照市委、东方体育东方体育“四公一农”建设提升工作的安排部署,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共厕所规范管理水平,依据《公共厕所卫生规范》(GB/T17217-2021)和《四川省公共厕所管理标准》《四川省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管理考核细则》等有关政策法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制定了《东方体育公共厕所规范管理指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东方体育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5年8月1日
东方体育公共厕所规范管理指引
2025年8月1日发布
东方体育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前言)
为提升全市公共厕所(城市驿站)精细化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公共卫生条件,满足公众日常生活保障需要,根据《公共厕所卫生规范》(GB/T17217-2021)和《四川省公共厕所管理标准》《四川省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管理考核细则》,结合东方体育公共厕所(城市驿站)管理工作实际,制定《东方体育公共厕所规范管理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东方体育行政区域内公共厕所(城市驿站)的使用与管理,由东方体育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东方体育公共厕所管理除应符合本指引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定和四川省公共厕所管理标准的有关规定。
东方体育公共厕所规范管理指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共厕所管理的总体要求、卫生管理、设施维护、安全应急、监督评价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东方体育辖区内公共厕所(城市驿站)环境卫生管理和质量要求。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公共厕所
在公共场所独立设置或者附设于其他建筑物,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厕所。英文标识:publictoilet
2.2城市驿站
一种为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饮水、充电、公共厕所等便捷服务的新型公共服务空间。英文标识:publicservicecenter
2.3环卫公共厕所
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投资建设和维护,或者由相关单位按照城市规划配套建设后移交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维护的公共厕所。
2.4社会公共厕所
在公交场站、客运码头、地铁、火车站、机场、长途汽车站、高速服务区、公共文体设施、医疗机构、公园、绿道(碧道)、公共绿地、广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加油(气)站、汽车充电场站、旅游景区(点)、一定规模的居住区、行政服务机构、学校和机关单位对外开放区域等公共场所,由管理单位按照城市规划自行配套建设和维护的公共厕所。
2.5厕间
用于如厕、洗手并安装了卫生洁具的独立单间。
2.6厕位
如厕的位置。
注:根据便器的类别分为坐位、蹲位和站位。
2.7无障碍厕间
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人使用的小型无性别厕所。英文标识:barrier-freetoilet
2.8第三卫生间
独立于男女厕所以外的,用于协助老、幼、家庭成员及行动不便者使用的厕间。英文标识:familytoilet
2.9母婴室
专为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婴幼儿及其护理者设置的,用于哺乳、集乳、护理及临时休憩的场所。英文标识:nursingroom
3总体要求
3.1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满足以下要求:
(1)环卫公共厕所宜24小时免费开放;
(2)城市驿站、社会公共厕所宜在其所属公共场所的服务时间内向公众免费开放。宜结合市民使用需求,合理延长开放时间,因地制宜推动24小时免费开放;
(3)开放时间内,公共厕所的照明、供水、通风等设施应持续运行。
3.2管理范围
管理范围满足以下要求:
(1)独立式公共厕所管理范围一般为公共厕所及其周边5米范围内的公共区域,若不足5米,则指公共厕所及其外侧至人行道外沿的公共区域;
(2)附属式公共厕所管理范围一般为公共厕所界限范围内的区域;
(3)公共厕所除了男厕、女厕、洗手区外,配套的第三卫生间、母婴室、无障碍厕间、无障碍厕位、工具间、管理间等均包含在管理范围内。
3.3保洁时间
公共厕所每日保洁时间不小于16小时。开放时间小于16小时的社会公共厕所,保洁时间与开放时间一致。特殊区域、特殊时期视需求调整保洁时间。
3.4人员要求
3.4.1公共厕所实行专人管理,按照厕位数量配备保洁人员。每10个厕位配置1名保洁员,不足10个厕位的按1名配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公共厕所宜分别配置男、女保洁员,分开保洁。特殊区域、特殊时期应视需求调整保洁员配置。
3.4.2保洁员应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并满足以下要求:
(1)服装统一、干净、整洁,形象良好,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2)文明服务,礼貌待人,主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有需要帮助的人员;
(3)规范作业,熟悉公共厕所设施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
(4)工作期间,不从事与保洁服务工作无关的工作;
(5)对破坏设施、吸烟、乱扔垃圾等不文明如厕行为,做到及时提醒、劝阻,不发生谩骂或互相斗殴等冲突,遇紧急情况立即报告或报警;
(6)不随意停用或占用厕位、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厕间、母婴室、工具间等,不随意变更公共厕所开放时间。
3.5卫生用品
公共厕所适当配备厕纸、洗手液、肥皂、消毒液、一次性马桶坐便垫等卫生用品。
3.6信息公开
公共厕所卫生管理制度和信息公开应满足GB37487-2019要求,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在公共厕所醒目位置设置管理信息牌,内容包括公共厕所名称、开放时间、保洁时间、卫生质量标准、管理单位、管理责任人、保洁员、监督电话等信息;
(2)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共厕所保洁作业记录表,内容包括公共厕所清洁消杀的时间、工作内容、保洁员姓名等信息;
(3)公共厕所停用时,在公共厕所入口附近明显位置张贴公示信息,明确停用时间、原因。
3.7智慧化管理
智慧化管理满足以下要求:
(1)宜通过智慧化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以提升公共厕所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市民的如厕体验;
(2)24小时开放或不在保洁时段的公共厕所,宜结合智慧化功能,配置安全监控、应急求助等设施,保障市民夜间如厕安全。
4卫生管理
4.1作业要求
4.1.1作业频次
4.1.1.1全面保洁
全面保洁是对整个公共厕所及周边的全面清洁、消杀,满足以下要求:
(1)保持厕内及周边无异味、干爽、干净、整洁;
(2)保洁频次一般每天不低于3次,通常在保洁员到岗后、在岗期间、离岗前三个阶段开展。人群活动密集区域、如厕高峰期应根据人流量增加全面保洁频次。特殊区域、特殊时期视需求增加保洁消毒频次。
4.1.1.2随时保洁
随时保洁是对公共厕所脏污部分进行跟踪式清洁消杀,满足以下要求:
(1)保持厕内及周边无异味、干爽、干净、整洁;
(2)在平时一客一洁,忙时随空随洁。
4.1.2作业内容
4.1.2.1清洁作业
定期清理外墙、屋顶(含雨棚),根据需要对涂料面层等进行粉饰,保持公共厕所整体形象美观大方。
在清洁作业前设置标有“正在保洁”等提示语的提示牌或安全警示牌,每日清洁作业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开启门、窗及通风系统;
(2)补充厕纸、擦手纸、一次性坐垫纸、洗手液、消毒液等耗材;
(3)定期补充除臭剂;
(4)清洁便器、洗手台、门、窗、隔板、扶手、灯具、风扇等设施设备;
(5)清洁墙面、地面、天花板等主体设施表面;
(6)清空并清洁室内所有垃圾桶;
(7)清洁公共厕所周边。
4.1.2.2消杀作业
消杀作业满足以下要求:
(1)墙壁、地面等表面消毒;
(2)重点消毒内外门把手、洗手台面、水龙头开关、洗手盆、洁具、坐便器按钮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3)必要时增加空气消毒。
(4)配置防蚊蝇、防蛆虫、防鼠蚁及消毒设施设备;
(5)应选用绿色环保的消杀用品;
(6)作业人员在消杀作业时需做好个人防护。
4.1.3作业用品管理
作业用品管理满足以下要求:
(1)根据作业需要配置保洁工具、用品等,如厕区与其他区域的保洁工具分开使用;
(2)各项作业完毕后,对作业工具进行清洁消毒,并归入工具间,分类摆放,保持干净整洁。
4.2质量要求
4.2.1主体设施保洁
主体设施保洁满足以下要求:
(1)保持公共厕所的外墙、内墙、门、窗等以及内外标识牌干净、整洁、无灰尘、无污渍、无水渍、无蛛网、无乱张贴涂画;
(2)屋顶无杂物、无污物、无积水;
(3)天花板无蛛网、无灰尘、无污渍;
(4)地面无积水、痰迹或者烟头、纸屑等杂物,无蛆虫。
(5)防止化粪池、贮粪池、贮尿池内积存的粪液、尿液外溢,及时清运。
4.2.2厕内设施设备保洁
厕内设施设备保洁满足以下要求:
(1)大便池内无积粪、粪迹,小便池内无积尿和尿垢;
(2)洗手盆(台)等无堵塞、无积垢、无污物、无杂物、无积水并定期消毒;
(3)保持照明设施、风扇、各类开关及把手、隔板、挂钩、安全扶手、搁物板、纸盒(纸架)、面镜、皂液器、水龙头、干手器、灭蚊灯、排气扇、婴儿护理台、儿童安全座椅、沙发座椅等设施无污渍、无积尘、无杂物、无水渍;
(4)厕位隔板洁净,无积灰、无污迹、无蛛网、无乱张贴涂画;
(5)厕内地漏、下水管等无堵塞、无积垢、无污物、无杂物;
(6)垃圾桶套袋使用并及时清理,桶内垃圾不宜超过三分之二,垃圾桶外表面保持干爽洁净;
(7)厕内保持整洁,无乱堆放、无乱挂晒;
(8)保持公共厕所臭味强度≤二级。(评定标准参照GB/T17217-2021)
注:臭味等级一级为无臭味;二级为微有臭味;三级为明显臭味;四级为强烈臭味。
4.2.3公共厕所周边保洁
公共厕所周边保洁满足以下要求:
(1)公共厕所周边环境保持整洁有序,无污物、无污水、无杂物,无黄土裸露,无卫生死角;
(2)坡道、台阶、扶手保持干净整洁,无污物、无杂物、无障碍物。
4.3排污管理
排污管理满足以下要求:
(1)公共厕所排污管道、化粪池等保持封闭,并及时清疏、清掏,以防满溢堵塞,保持周边无异味、无污水、无蚊蝇滋生;
(2)化粪池维护作业前后应进行消毒处理。安全管理要求符合6.2.1。
5设施维护
5.1作业要求
5.1.1管理要求
设施维护的管理满足以下要求:
(1)公共厕所因维修养护需要临时停用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要公示停用期限,并向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2)公共厕所停用时间超过48小时的,要就近选择适当地点设置活动式厕所或者采取其他办法解决公众用厕需求;
(3)制定公共厕所维护管理制度、维护保养计划和应急抢修预案,适当储备易损坏的设施设备,如水龙头、挂钩、门锁等;
(4)保洁员、管理员等作业人员熟悉各项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每日开展全面检查,发现设施损坏或异常情况要立即报修;
(5)按照“早发现、早处理”原则,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或设备厂家对各类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每季度至少一次;
(6)维修记录保持完整、清晰、及时、准确,包括设备名称、维修时间、故障简述、故障报修和故障修复时间等;
(7)维修时,按要求设置提示牌或安全警示牌,提醒使用者注意。
5.1.2时限要求
供水、供电、排水、通风、管道漏水、便器堵塞等小修项目,于12小时内修复或者更换;洗手台、面镜、门窗、天花板、地面、墙壁、隔断板、便器、开关、手柄、门锁等设施损坏的,于3日内修复或者更换完成。修复期间,尽可能保障公共厕所正常开放。
5.2质量要求
5.2.1主体设施维护
主体设施维护满足以下要求:
(1)保持公共厕所的外墙、内墙、窗户、天花板、地面等完好无损,无裂痕、无掉漆、无破损。屋顶无漏水、无破损等。修复后,与原主体材料、颜色等保持一致或匹配;
(2)保持公共厕所内外标识牌、温馨提示语(“久蹲后请慢起”“当心滑倒”“请携带好随身物品”“请勿吸烟”等)完好无损,无缺失错漏、无破损,颜色、材质、尺寸等保持一致或匹配。
5.2.2厕内设施设备维护
保持以下设施设备完好无损,安装牢固,能正常使用:
(1)洁具(包括便器主体、感应面板、冲水设备等);
(2)洗手盆(台);
(3)水龙头;
(4)照明设施;
(5)垃圾桶;
(6)排气扇;
(7)除臭系统;
(8)厕门;
(9)隔板;
(10)纸盒(纸架);
(11)灭蚊灯;
(12)应急灯;
有条件的公共厕所可增加如下设施设备,保持完好无损,安装牢固,可正常使用。
(13)干手器;
(14)皂液器;
(15)面镜(包括镜柜);
(16)烟感器;
(17)紧急求助按钮;
(18)婴儿护理台;
(19)安全扶手;
(20)挂钩;
(21)搁物板;
(22)风扇。
设施设备维修更换采用原款产品,或不低于原产品品质且与整体协调的产品。鼓励在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门口设置盲文导向或智能语音提示装置,增加多功能搁物板和儿童座椅。
5.2.3管理范围内维护
保持公共厕所管理范围内的铺装面、无障碍通道、台阶等完好无损。
6安全应急
6.1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满足以下要求:
(1)编制公共厕所应急预案,包括停水、停电、发生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应急措施,配置应急救援器材,定期组织演练;
(2)节假日或举办活动等期间,视需求延长开放时间,增加保洁人员,提高保洁频次。现有公共厕所不能满足公众用厕需求的,应设置活动式公共厕所;
(3)加强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技能和教育培训;
6.2安全管理
6.2.1化粪池
化粪池安全管理满足以下要求:
(1)严格按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化粪池、贮粪池等疏通、清掏作业处置,制定并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不乱排乱倒、不泄漏遗撒;
(2)化粪池、贮粪池等设施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定期检查化粪池、贮粪池等设施,是否存在损坏、井盖松动缺失等情况,发现问题立即上报至专业排水管理单位及时处理,按要求记录工作台账;
(3)特殊情况下池作业时,应聘请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现场监护,落实有限空间安全生产要求。
6.2.2其他
其他方面满足以下要求:
(1)不使用不符合规范、未经许可的清洁用品清洗地面、墙面、设施设备等,不违规使用强酸强碱;
(2)规范安全使用相关设备、附属用房专房专用,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违规使用明火及放置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品,公共厕所内部按要求设置禁烟标识;
(3)公共厕所管理或运营单位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组织安全管理技能培训,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7监督评价
监督评价满足以下要求:
(1)管理单位对环境卫生、运维服务、安全管理等内容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巡查检查,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环境及服务质量评价;
(2)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群众的监督,主动公开市民建议和诉求渠道;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投诉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处理,并上报当地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