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乐山简史
P. 225
·第三篇 当代乐山·
维持原状,留住教徒自食其力,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为主,偶有宗教组
织活动。1958 年 2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一批汉传佛教重点保护寺庙,
其中有乐山大佛寺(凌云寺)、乌尤寺。1959 年 11 月,成立峨眉山管理
委员会,专、县共管,以专署为主。1961 年 3 月,国务院公布峨眉山圣
寿万年寺铜铁佛像(宋至明)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0 年
8 月至 1962 年 2 月,四川省冶金工业学院租用伏虎寺办学,其间该寺僧
众迁往雷音寺。1962 年 5 月,青海喜饶嘉措到峨眉山礼佛,在报国寺举
行有汉藏佛教徒 100 多人参加的大型佛事活动。1962 年 9 月,四川省佛
教协会成立,峨眉山僧普超任副会长、圣钦为名誉会长。同年,省文化
局拨款 10000 元,维修大佛的头、肩、手、膝、脚各部。在维修工作中,
乐山县副县长郭培谦因公牺牲。“文化大革命”以前,乐山城板厂街清
真寺、峨眉绥山镇清真寺、犍为罗城清真寺管理正常。回族穆斯林民族
习俗得到尊重,宗教活动开展正常。“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佛教寺院、
道教宫观、伊斯兰教清真寺、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建筑或被封闭保护,
或被占用损坏,宗教组织及其活动停止。其中:1966 年 8 月,乌尤寺停
止开放,11 月,寺庙佛像被捣毁,佛事活动完全停止。1967 年,峨眉山
寺院停止开展宗教活动。1968 年 8 月,封闭峨眉山,停止接待香客、游人,
保护寺院文物。1972 年,凌云寺、乌尤寺由乐山县文化馆接管。1975 年,
成立乐山县文物管理所,凌云乌尤文物管理与文化馆分离;成立峨眉山
管理处,与峨眉县文物管理所合署办公,隶属峨眉县。
四、人口与卫生事业
人口状况 1958 年全区总人口数量为 431.09 万人,是新中国人口增
199